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保健 >> 体质养生 >> 因人养生
因人养生

点滴养生,给您不服老的底气

浏览次数:次 更新日期:2013年06月21日


人,操劳一生,即使步入老年却总有着一颗不服老的心。颐养天年的闲适,儿孙绕膝的情趣,美食美景的享受……这一切的安享都需要健康快车承载。而人到老年,先天之肾精渐渐消耗;岁月也会留下疾病的痕迹,如若不加以保养,恐怕无福“安享晚年”。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对老年人来说,通过对日常起居活动的合理安排,在内调摄形体、培养正气;在外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避免邪气侵袭,即便未有灵丹妙药,亦可以达到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以德养生


自古长寿者多是品德高尚之人,历代养生家也都把“德”放在养生的首位。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指出仁义与道德有益于身心健康;明代张景岳也说:“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教导民众要与人和睦相处、多做善事;孙思邈更是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纵服金丹玉液”,也未必可以长寿。


道德修养差的人心胸狭窄、嫉世妒人,总是处于看不惯、想不开、弄不通的阴暗心理状态。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心灵阻隔往往引起通身不适,同时可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内分泌失调等健康问题。而道德高尚者胸襟开阔,心地坦荡、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不受外界影响,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来待人处事。


所以,老年人更应静心、养心,拥有一颗仁爱道德的“良”心是健康养生的首要因素。


    动以养身

中医养生讲究动静结合,静可养神,动可养身,老年养生也不例外。许多长者以为整天坐着休息就是享清福,实际不然。曾经有一位病人饱受便秘之苦,中药、西药,内服的、外用的,都试过,但最终都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后来到刘焕兰教授门诊,交谈中发现他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退休在家之后,别说出门运动了,就算是家务都很少做,平时就喝喝茶、看看报纸。长期的这种静态方式下,气虚推动无力,胃肠蠕动慢,自然发生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刘教授指出他的问题所在,告诫他以后要注意适当的运动,多出去旅游,再配合几剂中药调理,问题自然得到解决。所以,华佗所说的“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便是此理。


动可练形,舒展筋骨,适当的活动可保持老年人身轻体健,健康活力。《黄帝内经》强调“形劳而不倦”;《养性延命录》也指出:“养寿之法,……不欲甚劳,不欲甚逸”,这些都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有积极作用。


老年人适合哪些运动方式呢?其实,一些传统的运动导引方法,如自我保健按摩、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强调动静结合,讲究调形、调息与调神融合,运动强度不大,最适合老年人及身体虚弱者练习。

    

    食养延年


饮食养生对老年人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养老奉亲书》所言:“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饮食应多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养老奉亲书》中言“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正是此理。饮食物最终化为被身体所吸收的精微物质,要经过烹煮、咀嚼、脾胃运化等步骤,老年人牙齿松动、脾胃功能减弱,唯有依靠将食物炖得熟烂,才有助于消化吸收,减轻脾胃负担。


故老年人应审慎调和饮食,少食多餐,食用软、熟食,如煮的、炖的、蒸的食物;少吃粘硬生冷不易消化之品,如年糕、炸鸡之类,以保证营养,保护脾胃,以保持健康。


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晚年的健康幸福也是儿女们的最大心愿。因此,坚持养生好习惯,做到人老而身心不老,给身心一个健康的承诺,以畅享精彩晚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人于中年,再振根基
关于本站新手指南如何付款广告招租售后服务帮助中心会员中心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华康养文旅委员会 技术支持:广东省东莞市力拓科技有限公司
建议在IE6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下浏览本站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