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保健 >> 四时养生 >> 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

“春捂秋冻”之如何“捂”?

浏览次数:次 更新日期:2013年06月04日

从小就听老人们讲“春捂秋冻”,教我们春天要穿暖和些,秋天却不急着让我们添衣服,初时不明所以,现在才知道,原来这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思想啊。

 

为何要“春捂”?

 

春捂秋冻是中医传统的养生之道。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而春季又主风,多“风病”。春天来了,气候逐渐转暖,人体阳气逐渐苏醒,开始向外、向上升发,使得肌肤腠理的毛窍逐渐开泄,汗毛孔的闭锁程度相应降低,当春风拂过的时候,尽管温度不是很低,风邪却能长驱直入,所以我们依然会觉得有点冷;而且春天的气温不稳定,突降春寒又可导致皮肤腠理迅速密闭,忽开忽闭,人体调节功能难以跟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感冒、呼吸道传染病或宿疾发作。

 

例如,早春是一年当中心肌梗塞发病率最高的时期。在春寒的刺激下,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了心脏负担,持久性的缺氧与缺血使心肌局部坏死而突发心肌梗塞;另外血压的升高,脑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也往往会引起脑血管痉挛而发生中风,甚至导致脑卒中发作而猝死。

 

所以,春天适当捂一捂是保养人体阳气的科学方法,可以避免感受风寒之邪,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春捂”捂哪里?

 

“春捂”要重点照顾好“两头”。一是早晚两头,由于春季日夜温差较大,早晚气温偏低,湿气较大,所以在清晨与夜晚特别要注意保暖,不要妄减衣物。二是首足两头,头部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从头部经过,保护好头颈部位,就是保护好人体的阳气,增强人体抵御邪气的能力;俗语有言“寒从脚起”,脚相对而言属阴,阳气偏少,往往最先感觉冷,因此,春捂要特别重视对头颈与双脚两头的保暖,为自己戴顶时尚的帽子,加条漂亮的围巾或披肩;睡前用热水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这样既不失美感,又保有健康,一举两得。

 

“春捂”还要防护好后背。从中医角度讲,背部亦属阳,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多条阳经所过之处。背部受凉,亦会损伤人体阳气,导致感冒、咳嗽等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老年人身体多较为虚弱,更应该顾护好阳气,可以选择穿件毛背心,既可减少厚重衣服带来的不便,又可保护好后背,避免阳气受损。

 

“春捂”怎样捂?

 

当然,“春捂”也并不是说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衣物不可减的过快,《寿亲养老新书》里有“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一说,故而衣物的增减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和自身的体能素质而定,循序渐进。通常来说,15℃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减少衣物了,但这仅供参考,也并非绝对。

 

各人体质有所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老人、小孩、身体虚弱者及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年轻力壮者及体质偏热者则可以少捂几天。婴幼儿尤其要注意,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生怕孩子着凉,用小棉被把婴幼儿“捂”得严严实实,但出汗过多,婴幼儿更不能适应寒冷刺激。春天要增加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但小孩好动易出汗,所以不要“捂”得太紧,出汗后也不要骤减衣服,要先擦干汗,否则很容易感冒。

 

一天之中,早晚较冷,可适当加衣多“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天气较热,此时可适当减些许衣服。

 

在南方,气温回升早,捂的时间可稍微偏短些,如果“捂”过了头,还会诱发中暑;而北方,气温回升迟,即使在三四月份,气温依然较低,可适当捂长些时间。

 

总的来说,如果不觉得咽喉干燥、身体烦热、出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出了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出了汗又再被冷风吹着,反而容易着凉生病。因此在增减衣物时,最好先听听天气预报,一字记之曰“渐”。

 

“一年之计在于春”,坚持科学“春捂”,知道为什么捂、捂哪里、怎么捂,防寒保暖,做好春季养生,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上一篇:别忘了,春天也要防晒哦!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本站新手指南如何付款广告招租售后服务帮助中心会员中心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华康养文旅委员会 技术支持:广东省东莞市力拓科技有限公司
建议在IE6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下浏览本站 流量统计: